
吴执中(1906-1980)
我国职业医学奠基人。辽宁省新民县人,中共党员,英国皇家医学协会(格)外籍院士。曾任湘雅医学院教务主任、中国医科大学教务长、劳卫所副所长、名誉所长。吴执中教授治学严谨、敬业爱群、安贫乐道,为我国职业医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与人民健康贡献了毕生精力。

何凤生(1932-2004)
我国职业医学著名专家。1955年毕业于南京前中央大学医学院医学部,1955-1960年北京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医师,1961年起在本所工作。1986~1991年任所长,1991~2004年任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内科学院名誉院士。1982-2003年任WHO职业卫生合作中心(北京)主任。曾担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副主任、全国职业病诊断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WHO职业卫生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委员。

邹昌淇(1935年9月-)
1959年9月参加工作。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5年-1997年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曾任国际职业卫生委员会委员、亚洲职业卫生学会秘书长、副主席;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等学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职业病分会和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职业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主任委员;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7年-1990年、1992年-1996年分别主持“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我国乡镇企业职业卫生服务试点调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多项,其中“治疗矽肺新药-汉防己甲素”获1987年国家发明奖三等奖、“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获1991年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电焊工尘肺病因学研究”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原六机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强度分级标准研究”、“金属尘肺病因学研究”和“矽肺治疗措施及效果评价研究”分获原劳动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1)和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2、1996)。

丁茂柏(1929年8月-)
1954年9月参加工作。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的《尘肺综合诊断指标研究》获1989年原国家科委表彰(奖),“尘肺综合诊断指标研究-高电压摄胸片对尘肺诊断与质控的作用”获1992年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负责研制的《尘肺X线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获卫生部“七.五”期间国家标准特等奖。

梁淑容(1928年1月-)
1948年11月参加工作。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毕业后至1957年6月在由中国医科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合办卫生系劳动卫生教研室任助教、讲师。1957年调至本所职业病临床部(室)从事病理工作,开展实验性中毒动物的病理检查、实验性矽肺治疗药物的筛选,先后引进电子显微镜、生物标记、细胞转化技术等,在人体尘肺研究中引进了整体肺大切片技术、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技术等。制作近500例尘肺大体标本和大切片标本。负责组织的矽(尘)肺病理诊断研究,历经10余年努力,共积累近700例尘肺病理标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矽(尘)肺病理诊断分期标准(试行方案)”,并最终颁布为国家标准(GB8783-88尘肺病理诊断标准),为推进我国尘肺病理诊断作出了重要贡献。